日期:2025-07-09 08:26:43
扛起“美国制造”大旗,Koobz要重新定义鞋类制造
用FDM打印鞋,继Zellerfeld之后,Koobz也入局了。
2025年6月24日,据资源库了解,这家3D打印鞋履初创公司近日宣布完成600万美元(约合人民币4300万元)融资,计划在加州建设一座全新的约9000平方米的自动化工厂,目标年产40万双鞋,未来有望扩产至400万双。本轮融资由知名投资机构Uncork Capital领投,Cake Ventures、V1.VC、Karman Ventures等多家风投跟投。
继去年获得120万美元种子轮后,Koobz累计融资已达720万美元(约合人民币5100万元),目前全面扩产已正式启动。换句话说,这样的3D打印鞋生意,在资本眼中是有前景的,否则也不会在短短一年内持续追加投资。
从车库到工厂,年产目标40万双
Koobz创始人Kuba Graczyk是一位深耕3D打印多年的技术专家,最初在自家车库创业。目前,Koobz已拥有53台3D打印机,投产新工厂时将扩至100台,并计划在未来两年增至约900台,年产量有望达到40万双。
Graczyk表示,建设这座新工厂只是第一步,未来公司还计划打造更大规模的生产基地,设备数量将扩至4000-5000台,年产能有望突破200万至400万双。目前,Koobz正积极扩充团队,计划新增40个工程岗位,重点引进3D打印、机器人和数字制造领域的高端人才。
乍一看,似乎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:一家初创公司找到了新方向,将按需生产鞋子作为主营业务。但仔细观察,会发现事情似乎过于简单化了。直白地说,门槛不应该这么低。
从设备来看,Koobz目前使用的仍是较为传统的Mendel龙门架式3D打印机,这类架构与早期创想三维、纵维立方、爱乐酷等主流入门级DIY机型类似,现阶段市场售价大多仅在一千元出头。
不过,Koobz的设备似乎进行了定制升级,最明显的变化是采用了双喷头配置,使其能够实现一个喷头打印主体,另一个打印支撑结构,不过就算是这样,机器看上去还是很“低端”。
然而,Koobz在拿下超过5000万元融资的情况下,目前也就只有53台3D打印机。放在国内,这样的规模可能花个十五万左右就能搭起来,说白了,也就是个小型3D打印农场主的水平。
所以,我们才敢大胆说一句:入局3D打印鞋工厂,门槛低得跟搭个农场差不多。
当然,这也只是我们单方面的猜测,毕竟不能光看别人机器不先进就妄下结论。说不定,人家的核心杀手锏其实在材料上。不过,说实话,以我们之前的测试经验来看,用国产鑫博川的PEBA,做鞋子也是完全没问题
那除了设备,材料,还有就是设计了。相对来说,这确实是一个护城河。以Zellerfeld为例,它合作的设计师非常多,鞋履款式丰富多样,这一点一般的公司确实很难做到。
回到Koobz这边,我们注意到它的核心团队阵容也不算简单,包括前耐克鞋履创新总监Michael Hoffman、技术专家Tomasz Cieszyński,以及数字制造行业的高管John Dulchinos。
这样来看,Koobz还是有自己的独特之处,至少在设计审美和合作渠道上,已经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。
所以,给国内想入局的企业一个建议:别把自己只当成加工厂。这个定位很容易被取代,一旦市场热起来,竞争加剧,最后大概率会被卷进价格战。所以,想要成为新一代3D打印鞋履企业,一开始就得想清楚,能不能找到一个懂设计的合伙人。
也可以直接搭个设计平台,和设计师合作。虽然更难,但路更清楚,毕竟Zellerfeld已经做出了样板,照着走就行。
最后,这场3D打印鞋的热浪,是否会在2025年的夏天真正到来,我们继续等风来。
鼎盛配资-股市配资风云-中国股市杠杆-正规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