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6-24 08:31:50
辰光流转,今日10时42分,夏至踏着蝉鸣而至。作为仲夏时节的第四个节气,太阳直射北回归线,将白昼拉长至年度巅峰。天光晴好,万物蓬勃生长,炽热盛夏的华美乐章就此奏响。
"日长之至,日影短至,至者,极也,故曰夏至。"《恪遵宪度抄本》中的记载,精准概括了夏至的天文特征。当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,北半球迎来最浓烈的日光倾洒,暑热也自此步步攀升。
夏至时节,大自然的物候密码次第解锁。雄鹿感知阳气由盛转衰,悄然褪去旧角;知了在浓密树荫下初试啼声;喜阴的半夏在湿地边缘破土生长。正如《礼记·月令》所述:"鹿角解,蝉始鸣,半夏生",构成夏至独特的物候三重奏。
展开剩余71%南北地域,夏至习俗各有风情。北方遵循"冬至饺子夏至面"的饮食传统,一碗爽滑的过水面,驱散暑气;南方荔枝红透枝头,岭南更有独特的夏至食俗。而在千年古城扬州,夏至习俗别具韵味,与当地生活智慧深度交融。
扬州素以"早上皮包水"的闲适生活闻名,夏至时节更是讲究。当地特有的"夏至九"习俗,自夏至起九个"九天",各有养生之道。"一九二九,扇子不离手",朗朗上口的谚语,提醒人们顺应天时,调节身心。清晨,老扬州人总会走进茶馆,品一碗翡翠烧麦,啜一口碧螺春,在氤氲茶香中开启夏至养生之旅。
据了解,扬州夏至的传统风俗食物主要包括以下两类,兼具消暑与节令特色:
一、夏至面
“吃过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是扬州夏至的经典俗语。当地人会食用清爽的 阳春面 或搭配时令菜码的过水面,面条筋道爽滑,佐以黄瓜丝、豆芽等配菜,既解暑又应景。这一习俗源自对白昼渐短的时令观察,南北方的面食文化在扬州融合,形成独特风味。
二、豌豆糕
历史渊源:清代《中华全国风俗志》记载扬州夏至研磨豌豆粉制糕馈赠亲友的习俗,认为可防暑热。
制作特点:以豌豆糊分层叠加柿饼片、青红丝,冷藏切块后撒雪花白糖,口感清凉绵甜。
民俗寓意:旧时家长让孩子坐门槛食用,寓意防“疰夏”(夏季食欲不振)。
夏至,不仅是太阳北归的重要节点,更是各地文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。在这漫长白昼里,万物于炽热阳光中积攒能量,静待生命的下一场绚烂绽放。而扬州的夏至习俗,恰似一首悠长的民谣,诉说着人与节气的深厚情缘。
(图片源于网络)
发布于:江苏省鼎盛配资-股市配资风云-中国股市杠杆-正规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