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7-12 09:03:46
图片
2 喙突炎图片
3 冈上肌腱炎和冈上肌腱钙化图片
临床检查除肩前方痛和肩峰下间隙及大结节近侧压痛外,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,疼痛弧综合征阳性(即患臂上举60°~120°范围内出现疼痛。)冈上肌腱钙化,X线肩关节正位摄片可见大结节上方的冈上肌腱内有小的、密度不一致的、不规则的钙化影,部分病例肱骨大结节部位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稀疏,但须与肩关节内游离体相鉴别。4 肩峰下滑囊炎或三角肌下滑囊炎肩峰下滑囊又称三角肌下滑囊,儿童时两者分开, 成人时常互相交通,可视为一整体。此滑囊位于肩峰和喙肩韧带的下方,肩袖和肱骨大结节的上方。滑囊顶部附着于肩峰和喙肩韧带的下面,以及三角肌发自肩峰的深面纤维上,其底部附着于肱骨大结节的上面内外方各2厘米处和肩袖上。肩关节外展、内旋时,此滑囊随肱骨大结节滑入肩峰的下方而不能被触到。此滑囊炎的特点多不是原发性的,而是继发于邻近组织的病变,尤以冈上肌的损伤、退行性变、钙盐沉积和肌腱袖破裂的影响最大,如钙化性冈上肌腱炎,在急性期能破溃至滑囊内引起急性滑囊炎,称钙化性滑囊炎。当然,也可由直接或间接的外伤所引起。疼痛、运动受限和局限性压痛是肩峰下滑囊炎的主要症状,疼痛逐渐增剧,夜间痛较著,常痛醒,尤以肩外展外旋时痛加重,一般位于肩部深处并涉及三角肌的止点,亦可向肩胛部、颈、手等处放射。压痛点多在肩关节、肩峰下、大结节等处,常可随肱骨的旋转而移位,当滑囊肿胀或积液时,在肩关节区域或三角肌范围内都有压痛。为减轻疼痛病人常使肩处于内收、内旋位,随着滑囊壁的增厚和粘连,肩关节活动范围逐渐缩小至完全消失。晚期可见肩胛带肌的萎缩。X 线检查偶可见冈上肌的钙监沉着。急性外伤所致的三角肌下滑囊炎,往往在伤后数日才出现急性滑囊炎症状。肩峰下滑囊穿刺,依据积液量及性状有助于诊断病变性质和程度。5 冻结肩冻结肩又称疼痛性肩关节挛缩症,是中年以后突发性的肩关节疼痛及关节挛缩症,好发于50岁前后,故又称“五十肩”祖国医学称为“凝肩”或“漏肩风”。本病为具有自愈倾向的自限性疾病,经过数月乃至数年时间,炎症逐渐消退,症状得到缓解。过去统称为肩周炎,首先使用“冻结肩”的诊断名词以便把它和其它肩周炎的疾病区分开来。本病确切病因尚不清楚,病理变化为一种多滑囊、多部位的病变,病变范围累及肩峰下或三角肌下滑囊、肩胛下肌下滑囊、肱二头肌长头腱鞘以及盂肱关节滑膜腔,同时可累及冈上肌、肩胛下肌及肱二头肌长头腱、喙肩、喙肱韧带。早期滑膜水肿、充血、绒毛肥大伴有渗出,后期滑膜腔粘连闭锁,纤维素样物质沉积。黄公怡等把冻结肩的临床发病过程分为三个阶段。(1)急性期,又称冻结进行期:起病急骤,疼痛剧烈,肌肉痉挛,关节活动受限。夜间痛剧,压痛范围广泛,喙突、喙肱韧带、肩峰下、冈上肌、肱二头肌长头腱、四边孔等部位均可出现压痛。X线检查一般阴性。急性期可持续2~3周。(2)慢性期,又称冻结期:此时痛相对减轻,但压痛范围仍较广泛,关节功能受限发展到关节挛缩障碍,此时关节僵硬,梳头、穿衣、举臂托物、向后腰结带等动作均感困难。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呈“冻结”状态。关节造影,腔内压力增高,容量减少至5~15ml(正常人20~30ml),肩胛下肌下滑囊闭锁,不显影,肩盂下滑膜皱襞间隙消失,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充盈不全或闭锁。关节镜检查:盂肱关节囊纤维化,囊壁增厚,关节腔内粘连,肩盂下滑膜皱襞间隙闭锁,关节容积缩小,腔内可见纤维条索及漂浮碎屑。本期可以持续数月乃至一年以上。(3)功能恢复期:盂肱关节腔、肩周滑囊、腱鞘的炎症逐渐吸收,血供恢复正常,粘连吸收,关节容积逐渐恢复正常,在运动功能逐步恢复过程中,肌肉的血供及神经营养功能得到改善,大多数患者肩关节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。6 肩撞击综合征肩峰下关节由于结构的原因或动力的原因在肩的上举、外展运动中发生肩峰下组织的撞击而产生的疼痛症状,称为肩撞击综合征。1972年NeerⅡ提出后,才引起同道的重视,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也是肩袖破裂和肱二头肌长头腱变性、损伤的原因之一,多发生在肩峰前1/3及肩锁关节的下面。临床症状除肩部疼痛外,肩上举受限,疼痛弧征阳性,撞击试验阳性,X摄片可发现肩峰形态异常,肩峰—肱骨头间距缩小,肩峰过长、过低、大结节骨赘形成等。(二) 肩周炎的鉴别诊断图片
肩周炎的5类联合用药肩周炎在中医中被称为“漏肩风”“肩凝症”或“冻结肩”,其发病与体虚、劳损、风寒湿邪侵袭等因素有关。中医辨证分型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、病程、舌象和脉象等,常见的分型及治疗方法如下:
1、风寒湿痹型
症状:肩部疼痛,遇寒加重,得温则舒,关节活动不利,舌淡苔白,脉浮紧。
治疗原则:祛风散寒、除湿通络。
常用中成药
(1)独活寄生丸
功效:祛风除湿,养血活血,适用于风寒湿痹兼血虚者。
适用症状:肩部疼痛,遇寒加重,得温则舒,关节活动不利。
(2)祛痹舒肩丸
功效:祛风寒、强筋骨、止痹痛、益气血。
适用症状:肩部怕冷,夜间疼痛明显。
(3)风湿骨痛胶囊
功效:散寒除湿,活血止痛。
适用症状:寒湿痹阻型肩周炎,肩部疼痛,遇寒加重。
(4)追风透骨丸
功效:散寒除湿,活血止痛。
适用症状:寒湿痹阻型,肩部疼痛,活动受限。
联合用药方案:
(1)内服中成药 + 外用贴剂:
内服:独活寄生丸或小活络丸,祛风散寒、除湿通络。
外用:麝香壮骨膏或消炎镇痛膏,外敷于患处,缓解局部疼痛。
(2)中成药 + 非甾体抗炎药:
中成药:独活寄生丸或小活络丸。
非甾体抗炎药: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双氯芬酸钠缓释片,缓解疼痛。
2、湿热痹阻型
症状:肩部疼痛,局部灼热感,活动受限,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。
治疗原则:清热利湿、通络止痛。
常用中成药
(1)四妙丸
功效:清热利湿。
适应症状:适用于湿热痹阻型肩周炎,表现为肩部红肿热痛、活动受限。
(2)湿热痹颗粒
功效:清热利湿、通络止痛。
适应症状:适用于湿热痹阻型肩周炎,缓解肩部疼痛和肿胀。
(3)风湿祛痛胶囊
功效:清热除湿、祛风通络。
适应症状:适用于湿热痹阻型肩周炎,缓解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。
联合用药方案
(1) 中成药+西药
中成药:四妙丸或湿热痹颗粒。这些药物具有清热利湿、通络止痛的功效,适用于湿热痹阻型肩周炎。
西药:非甾体抗炎药(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双氯芬酸钠缓释片)。这些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炎症。
(2) 中成药+外用药物
中成药:四妙丸或湿热痹颗粒,内服清热利湿。
外用药物:吲哚美辛贴片或肿痛安胶囊外敷。外用贴剂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,缓解局部疼痛。
3、痰瘀互结型
症状:肩部刺痛,固定不移,夜间加重,舌紫暗或有瘀斑,苔腻,脉弦涩。
治疗原则:活血化瘀、化痰散结。
常用中成药
(1)血府逐瘀丸
功效:活血化瘀、行气止痛。
适应症状:适用于肩部刺痛、固定不移、夜间加重,舌紫暗或有瘀斑,苔腻,脉弦涩。
(2)桂枝茯苓丸
功效:活血化瘀、消瘀块。
适应症状:适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肩部疼痛,舌紫暗或有瘀斑。
(3)小活络丸
功效:化痰除湿、祛风通络。
适应症状:适用于痰瘀互结引起的肩部疼痛,伴有肢体麻木、活动受限。
联合用药方案
(1)中成药+西药
中成药:血府逐瘀丸或桂枝茯苓丸。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、化痰散结的功效。
西药:非甾体抗炎药(如布洛芬缓释胶囊)。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,尤其在肩部疼痛较重时使用。
(2) 中成药+外用药物
中成药:小活络丸或丹蒌片。小活络丸具有化痰除湿、祛风通络的作用;丹蒌片则可活血化瘀、化痰散结。
外用药物:镇痛活络酊或消炎镇痛膏。外用贴剂或酊剂可直接作用于患处,缓解局部疼痛。
4、气血两虚型
症状:肩部酸痛,劳累后加重,伴头晕目眩,舌淡苔薄白,脉细弱。
治疗原则:补气养血。
常用中成药:
(1)八珍丸
功效:补气养血,调理气血两虚。
适应症状:适用于气血两虚引起的肩部酸痛、面色苍白、头晕目眩、心悸气短等。
(2)当归补血丸
功效:补血益气,改善气血不足。
适应症状:适用于气血两虚型肩周炎,表现为肩部酸痛、乏力、面色苍白等。
(3)人参归脾丸
功效:补气养血,健脾养心。
适应症状:适用于气血两虚型肩周炎,伴有心悸失眠、体倦乏力等。
(4)补中益气丸
功效:补中益气,升阳举陷。
适应症状:适用于气血两虚型肩周炎,表现为肩部酸痛、乏力、少气懒言等。
(5)十全大补丸
功效:气血双补,调理身体虚弱。
适应症状:适用于气血两虚型肩周炎,表现为面色苍白、气短心悸、头晕目眩等。
联合用药方案:
中成药+西药
中成药:八珍丸或补中益气丸。八珍丸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,适用于气血两虚型肩周炎,表现为肩部酸痛、乏力、面色苍白等;补中益气丸则有助于益气健脾,改善气血不足。
西药:非甾体抗炎药(如布洛芬缓释胶囊)。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,尤其在肩部疼痛较重时使用。
5、肝肾亏虚型
症状:肩部隐痛,伴腰膝酸软,头晕耳鸣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治疗原则:补益肝肾。
常用中成药:
(1)六味地黄丸
功效:滋阴补肾。
适应症状:适用于肝肾阴虚型肩周炎,表现为肩部酸痛、头晕耳鸣、五心烦热、腰膝酸软等
(2)仙灵骨葆胶囊
功效:补益肝肾、强筋健骨。
适应症状:适用于肝肾亏虚型肩周炎,表现为肩部酸痛、乏力、腰膝酸软等。
联合用药方案
(1)中成药+西药
中成药:如仙灵骨葆胶囊。仙灵骨葆胶囊可补益肝肾、强筋健骨。
西药:钙制剂和维生素D。补充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强化骨质,预防骨质疏松,尤其适用于中老年人。
(2)中成药+外用药物
中成药:独活寄生丸。
外用药物:麝香壮骨膏。外用贴剂可直接作用于患处,缓解局部疼痛和炎症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鼎盛配资-股市配资风云-中国股市杠杆-正规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